冷水機在長期運行中,性能會逐漸衰減,若未能及時發現并處理,可能導致能耗上升、生產效率降低。據統計,運行 5 年以上的冷水機,若維護不當,制冷量可能下降 20%-30%。掌握性能衰減的早期判斷方法和恢復技巧,能有效延長設備高效運行周期。
正常運行的冷水機出水溫度波動應控制在 ±0.5℃以內。若發現波動幅度超過 ±1℃,且排除設定參數錯誤和負載劇烈變化的情況,可能是性能衰減的信號。某電子廠冷水機在運行 3 年后,水溫波動從 ±0.3℃擴大至 ±1.2℃,最終檢測發現是蒸發器結垢導致換熱效率下降。
相同負載下,若運行電流比新機時增加 10% 以上,或單位制冷量的耗電量上升 15%,說明設備能效降低。可通過記錄每日耗電量與制冷量的比值(kW?h/RT)來監測,當該比值連續 3 個月上升且無改善時,需進行全面檢查。

壓縮機、水泵等部件的異常噪音往往預示性能問題。正常運行的壓縮機噪音應低于 85 分貝,若出現高頻嘯叫或低頻震動噪音,可能是軸承磨損、制冷劑流量異常等原因導致,需及時停機檢查。
1. 蒸發器 / 冷凝器結垢:水質較差的環境中,換熱器內壁易形成水垢,每 0.1mm 厚的水垢會導致換熱效率下降 5%。可采用化學清洗(檸檬酸或專用除垢劑)或物理清洗(高壓水沖洗),清洗后制冷量可恢復 80%-90%。
2. 翅片堵塞:風冷式冷凝器翅片積灰會影響散熱,用壓縮空氣吹掃或專用清洗劑清洗后,散熱效率可提升 20%-30%。
1. 制冷劑泄漏:系統泄漏會導致制冷量下降,通過肥皂水檢測或電子檢漏儀可找到漏點,補焊后按標準加注制冷劑,性能可立即恢復。
2. 制冷劑混油:壓縮機潤滑油混入制冷劑會降低換熱效率,需更換干燥過濾器并回收制冷劑重新加注,適合運行超過 8 年的老舊設備。
接觸器觸點氧化、電機繞組絕緣老化等會導致設備運行效率下降。定期打磨觸點、檢測絕緣電阻(低于 0.5MΩ 時需更換電機),可恢復電氣系統的正常性能。
1. 建立性能檔案:記錄新機運行參數(電流、溫度、能耗等),每月對比分析,發現偏差及時處理。
2. 制定分級維護計劃:輕度維護(每周清潔)、中度維護(每月檢測壓力)、深度維護(每年全面清洗)相結合。
3. 關鍵部件提前更換:壓縮機軸承、膨脹閥等易損部件,在運行 5-6 年后可提前更換,避免突發故障導致性能大幅衰減。
蘇州新久陽機械建議,通過專業的性能檢測服務,可提前 1-2 年發現潛在問題,恢復成本比故障后維修降低 40%。定期對冷水機進行 “體檢”,是保持其高效運行的關鍵。